新闻中心

CAFI洞察 双重目标金融在发达国家是如何实现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1kaiyun5)

2024-03-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乡村金融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也大有可为的领域。今天乡村金融要回答的重大问题,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如何服务三农的问题,而是如何重构金融体系,既要竞争又要良性竞争,既要实现社会目标又要形成商业可持续的金融生态体系。

  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乡村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协调发展 , 这要求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对其发展目标进行调整。

  今年绿皮书的主题是乡村金融。何谓乡村金融?为何研究乡村金融?乡村金融是否处于困境以及有无解决出路?这是这部报告想要回答的问题。

  今天主要分析双重目标金融在典型发达国家乡村金融体系中的角色,探讨为什么双重目标金融会在这些国家乡村发展进程中出现并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归根结底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相应地,以人类发展指数排名靠前的国家为基础范围,一方面根据中国特点选择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包括美国金融、日本和德国,另一方面根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依据农林渔业从业者人均产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出口额,除美国外选取人均耕地面积小于中国的荷兰作为研究对象。如表6-1所示,美荷德日四国在农业和乡村发展条件中各具所长。

  美国人均耕地面积为0.48公顷,远高于所选其他国家,同时也有最高的农林渔业从业者人均产业增加值。由于其经济总量、国土面积、所跨经纬度与中国最为接近,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此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分析对象。

  日本乡村金融是中国学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日本与中国同属东亚文化圈,人均耕地极其有限,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较小,乡村建设受人称道,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也不失为研究经验与教训的好对象。

  荷兰的国土面积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2020年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中国的70%,但其农业在最近几十年来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因此可以作为耕地受限情况下乡村和农业发展的典型。

  德国的农业和乡村金融向来受到学者的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乡村金融的发展都有学习自德国的渊源。

  从表1可以发现,虽然德国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已经非常低,但在乡村居住的人口占比却是与中国目前最为接近的。与此同时,德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位列所选各国之首。这意味着德国在人类发展指数所涉及的健康长寿的生命金融、获得知识的机会及体面的生活水平三个方面在所选各国中整体状况是最好的。在中国大量小农户依靠在县城、乡镇非农渠道获取主要收入且医疗和教育条件城乡差距较大的背景下,德国的经验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启示。

  纵观发达国家乡村变迁的进程,乡村发展关键而持续的挑战突出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农业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和特殊的风险性;二是乡村人口稀少对产业规模经济和公共品供给的挑战。

  每个国家都有不太相同的农业基础条件、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但毫无例外的是kaiyun,农业对每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具有公共属性的特殊部门。仅仅从农业提供食物和众多原材料这一点来看,这就是一个关乎经济社会稳定的产业。与此同时,农业又面临自然、市场等多重风险,强化了这个具有公共属性部门的脆弱性。因此,无论农业产值占比多少,它都是乡村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在当前的世界中,很难有国家可以单靠自身农产品来满足国内所有需求。然而,新冠疫情大流行以及地缘政治冲突却给过去数十年的全球化“常识”敲响了警钟,进一步突出了农业对一个国家而言的公共属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饥荒往往不是真的因为这个世界缺乏喂饱人们的食物,而是人们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顺畅地获取食物(Sen, 1981)。以荷兰为例,这个国土面积约为德国九分之一的国家如今之所以成为了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经历的饥荒。1944年冬至1945年春,因为纳粹切断了荷兰西部的粮食供应,德国占领的荷兰爆发了大饥荒。这次饥荒让荷兰产生了壮大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的强烈动机。不仅如此,当前更加频繁的极热、极寒、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加剧了世界各国农业的风险性,近期减少碳氨排放、氮沉降的挑战也正让以高科技、高密度养殖著称的荷兰农户无所适从。这让我们看到,即使在农业科技已经非常先进的国家,农业天然的公共属性和风险性使得其在每个时代的乡村发展中都是一个特殊部分。

  从世界银行有数据记录的过去60年来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处在持续的城镇化进程中。不仅乡村人口减少是过去几十年来的趋势,从世界银行和许多国家对“乡村”的定义来看,乡村本就是人口相对稀少的地方。例如,世界银行2005年的政策研究成果《量化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城乡梯度》(Chomitz et al., 2005)就根据人口密度和与大城市的距离提出了乡村的操作性定义。该文作者认为,随着这两个指标的变化,经济活动和所需政策措施会有很大的不同。又如,美国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2012年发布的标准将乡村定义为居民少于2,500人的空旷地带和定居点。根据这样的定义,美国乡村人口占比低于20%,但却分布在占比超过90%的土地上,地广人稀体现得淋漓尽致。

  类似地,荷兰中央统计局将乡村定义为“ 周边地址密度低于每平方公里1000个的区域 ”;德国联邦统计局将乡村界定为“密度低于每平方公里100名居民的地区”;日本统计局将“人口稠密区”定义为城市,城市以外是乡村。人口的减少以及未来可预期的人口稀少状态意味着乡村地区很大概率会面临这种“人口常态”更少,或者相对较少。因为根据上述城乡界定,我们假设有一个乡村吸引了很多新居民,而当居民稠密到一定程度,这个地方就可能被划归为城市。也就是说,人口相对较少才是乡村。相应地,乡村的许多产业都会需要解决规模经济的问题。相较工业企业通常具有一整套的运营方案,往往还会给乡村带来批量的、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服务业和公共品的供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例如,德国政府2017年发布的《德国福祉报告》展示了德国居民与政府关于福祉的对话,围绕乡村居民福祉,报告提到“乡村居民倾向于使用自己的汽车上班,原因之一是缺乏良好的公共交通覆盖”,“乡村地区尤其需要扩大儿童保育覆盖面”,“参与对话者特别关注……保持乡村地区的学校开放”,“前往最近的全科医生的路程最长的居民通常位于偏远的乡村地区”。在此基础上,乡村还面临着更高的老龄化率,这意味着乡村医疗和养老基础设施需要得到特别关注。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65岁以上的居民在乡村人口中占比17.5%,而在城市人口中这一比例为13.8%。2022年美国乡村和少数民族健康研究中心的调查简报指出kaiyun,乡村邮政编码列表区域中,有10.3%没有任何家庭保健机构提供服务,边境和偏远地区获得家庭保健的机会最少。而在日本,乡村地区传统上存在由儿媳照顾公婆的习俗。过去几十年来,由于男女平等和更多的教育和就业机会,更多乡村年轻人选择晚婚、不婚,导致乡村地区45-55岁单身人士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这又对未来几十年乡村老龄人群医疗和公共护理服务形成了更大挑战 。kaiyunkaiyunkaiyunkaiyun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