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金融学专业毕业后kaiyun一般都从事什么工作?

2023-12-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去年更新后,今年再没有更新。今晚刚和一董秘喝完酒,更新一下最新的金融业情况。

  券商的行业趋势继续下行,不少公司在裁员,我们公司各个部门裁员比例不同,最多的有50%的,少的有10%,少有扩张的。

  去年4月份提过一个方向“公募基金在扩张”,今年我比较熟悉的几位被辞退员工,都去了公募基金。没看错,是“都”。主要是小公募,以后他们的人生道路应该和券商无关了,基金的平台和薪酬待遇还是要更好一些的。

  1.大部分券商的财富管理转型失败了,行业还会继续内卷,金融业未来降薪是大势所趋。投行资管研究所人数少,分支机构和经纪财富条线人多这群人日子不好过。

  (20230514 更新,下图就是我说的,为什么券商自从 20152016 年开始的财富管理转型失败。不能以客户为中心、不能给客户提供价值。分支机构沦为卖产品终端,无脑卖产品,卖什么都是总部规定,哪家公司给钱多总部就重点卖谁的,产品亏了再换个套路、换一批客户继续割韭菜。推荐的产品,很多很多都有问题,客户买了就是亏。)地铁发图

  2. 金融业光环褪去了,未来几年券商和银行的招聘会出现一个新的方向:只要头部人才和底部人才。

  现在的新入市的股民很少,更多的是通过支付宝、腾讯、天天基金网买基金的形式入市,直接绕过了券商的复杂开户,也避免了股市的高风险(投资者认为股市风险比基金高)。一中型公募朋友告诉我,他们基金支付宝和天天渠道已经拿下了90后新增户的60%以上,剩下所有券商和银行占比40%,过去这些客户都是券商的,现在已经流失。。。

  券商的佣金战也没有结束,依赖佣金生存的券商,未来会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基础弱的小券商,没有新增客户、没有存量客户,最后的收入会更多的依赖自营、投行等业务。其他业务非常难生存,整体收入很难优化。

  感兴趣可以看看红塔证券的财务报表,红塔正儿八经的小券商,财务报表的利润结构非常有意思。

  收入结构的变化也能解释为什么券商会裁员,裁的是哪些部门。券商整体工资还是比较高,在没有新增收入的前提下,只能砍支出。北京地区券商总部中后台岗位,工作三五年新员工,正常年景base+年终税前30万-50万吧,也有特别差的,这个就展开了。行情好点,工作三五年北京付个小一居首付是够的。补一个真实收入情况。北京某小券商,2014-2015年911硕应届生base 8000,资管发了50万,经纪发了30万年终奖;北京前三券商,应届生base 8000,财富年终60万。疫情期间,北京前二券商,就是总闹各种收入幺蛾子的那家,牛校硕工作满1年,base基本都是30k以上,年终另算;我曾经的一位同事跳槽去了,投研条线,她本身条件差,岗位也不行,base给了15k,这几年平均年终20万,针对她的条件,她的总包收入也不低了。

  平均而言,券商总部收入水平能和大厂拼一把的。但是这种好日子,估计不会持续太久了。小券商的加速淘汰,应该就在未来5年。

  头部人才指的是学校好,能力强,专业强的人才,比如本硕985+注会/CFA。这种人才还是要堆放在总部/总行一些重要的业务线条上赚钱的条线上,这几年的金融人才供给还是过量的,指望降低人才招聘标准比较难。而且总部多数条线新增岗位有限,没有招聘需求。

  底部人才指的是学校差,能力差,专业性弱的人才,比如普通本科XX学院,简历一般般的。这种人才是放在基层的。最近三五年金融行业内卷严重,各种任务、营销考核都很重,而且银行也已经过了2010年-2015年的人才断档期,升职加薪会很慢。很多基层的911硕士/名校生都纷纷离职,特别是银行系统。

  某四大行朋友给我说,我老家的分行,2018年之后入职的911硕士已经全部离职,他们要么进体制,要么去了更大的地方,搞得分行业务都受到了影响。基于这种现状,他们已经调整招聘的人才画像,招聘能干活+离职率低(外面找不到工作)的员工。

  kaiyun

  乍一听这个结论我很震惊,后来想想这种逆向选拔人才的标准还是挺对的。后来,我查看了下他们省行的招聘公告,果然和我10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2年这个省行在省内只要4所学校的学生,其他都不要。现在来者不拒了,只要能干好螺丝钉,能吃得了苦,能当好小员工就行。

  我还问了下老家同学四大行这几年新入职员工的学校情况,给的回复也佐证了这点。10年前的专科院校(现升级为本科)都可以进银行了,不敢想象。券商这几年的基层招聘也出现了招聘难的问题,特别是营销岗,只是感受上并没有银行明显。

  昨天和我这位董秘朋友聊天,我们确认了一个事实——董秘证券事务这类岗位代表变得紧缺了。我最近登录招聘网站,明显的感觉董秘和证券事务代表岗位变多了。

  变多的原因很简单,现在的IPO和想做IPO的企业很多,审核时间也已经大大缩短了。这次他出差,主要和XX证券的投行员工再最后确认下一些细节,估计很快他们会准备好材料,预计他们公司年内能上会。过去从递交材料到上会,两三年很正常,现在已经缩短到半年了,效率越来越高。

  董秘岗位的薪酬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他们有一个隐形福利,可能会给股权。行业内有一种特别的董秘叫“职业董秘”,这是业内的一种称呼;职业董秘主要工作是帮助公司整改,最后完成上市,但是要股权。如果一位职业董秘经过三五年的操作能把一个公司弄上市,除了工资奖金外还能再拿个两三千万的股票,这笔账是划算的。干完一家公司,再寻找下一家,再弄上市,一共弄个五千万的股票,这可比拿工资爽多了。

  我这位董秘朋友的职业规划就是“职业董秘”他已经有2家新三板公司的工作履历(新三板较LOW),只要目前的公司能上市,他可能就准备换工作,因为这家公司没给股权,工资还给的很低,远低于券商投行相关岗位。

  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在村里、乡镇、县城,想要招聘真正的合格人才还是挺难的,不给出足够有吸引力的条件,很多优秀人才不会去。

  我个人感觉,找工作过程中如果遇到实力和业务足够强的公司,有机会还是可以试一下董秘岗,包括信披、投资者关系维护、证代。对新人的招聘要求并不高,门槛远低于金融机构。进去积累几年经验,以后有机会可以再“赌一把”大的,人生可能就自由了。当然,我对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技能细节就不是很清楚。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把握时代趋势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了解一个时代的趋势在哪里,看看哪些是自己可以抓住的,趁早冲进去,等行业起飞的时候就可以享受到时代的红利。

  看过一份岗位的报告,目前社会上,应届生工资最高的岗位仍旧是计算机类和金融类,难道其他行业的人才都是垃圾不配拿高薪吗?不是的,是因为其他的行业不行,很难给出溢价,而金融和计算机行业是有行业红利和溢价的。前几年流行的那句话“风口来了猪都能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找工作也是这样,创业也是这样。

  我之前接触过几家上市公司,公司的股东、高管,动不动就是过亿的股份,说真的他们的水平也就那样,要么入行早、要么跟对人。个人能力很一般、举止粗俗,吃个饭都搞的黄段子满天飞,非常粗俗。他们只是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或者说,命好。相比较下,创始人的能力都很强,有一个算一个,都很强。

  一直想把这个答案整理一下,都写了15000字了。一直没时间整理,先这样放着吧吧。

  第一,我支持缩减经管类学校的招聘规模,市场供给太多,行业无法接纳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

  第二,如果不是985211经管硕士毕业,不要想找到特别好的工作。竞争太残酷,双非硕士基本没有竞争力,本科就是行业最底层岗位。

  现在行业内新增岗位很多都明要求本科工科硕士经管的复合专业,或者标注复合专业优先(听着高端的岗位)。这种岗位的选择偏好,在行业内加速蔓延。

  第三,入行的岗位和业务条线非常重要,走错了一步,以后社会招聘想换岗、调岗,难上加难。券商行业。

  第四,降低自己的预期,大部分岗位都是营销岗位,中后台管理岗位非常少非常少,而99%的人都不接受营销考核都想去中后台,导致中后台门槛被迫提高。

  第五,能读国内的985,就去读985,考研985。不要去海外读,特别是英国、澳洲。太好申请的硕士,读都不要读。行业内对这些地区的水硕,现在越来越不care。

  通过后台查看性格测试报告(3小时版,大概270题,非常、非常、 非常准),本硕英联邦学校的学生,在意志力、坚韧性、抗压性性方面表现较弱,其他方面表现也一般般。换句话说:他们没有吃过苦,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进一步延伸判断:很多人因为意志力薄弱高考失败、考研失败,最后选择英联邦硕士。

  我司、某保险有不少合工大(211)西工大(985)的本科程序员,待遇还不错,也和他们聊过,与大厂相比,金融业内的程序员性价比高。有的一些头部大券商大银行,门槛可能会高一些,但据我了解,目前还未到本硕双985,双C9这种残酷内卷的地步。

  或者,本科毕业先去三方软件公司工作,再进金融业也是一条路。比如,恒生电子(很了解)、顶点科技(很了解)、银之杰(我不是很了解)等等。金融业大量采购了他们的产品和系统,后期都需要人员进行维护、二次开发。我们习惯挖人……

  关于本科工科+金融类硕士。如果真的要进金融业做一些所谓的高大上职业,比如金工、量化,本科是工科还是占优势的,建议多找点实习机会确定下方向,到底是做策略、算法,还是机器学习等等,越早确认越好。

  据我个人了解,金工这块的行业成长性很好,但容纳量还是有限,毕业生不是很好找对口的金融岗位,国内一些机构为了装逼现在动辄藤校,也有内卷化趋势 (╯‵□′)╯︵┻━┻。

  A入行早(硬件很差,但经历丰富), B本科+海外垃圾硕, C藤校、D清北、E南开、F人大

  有人是实习跟对人,通过内推留下的。条件不是特别好,但实习经历好的也行,海外硕+海外对冲基金实习+国内实习是可以的。

  行业变化太快,五年之后的事情,不好下结论,但可以一颗恒心两手准备,先把基础知识、基础的软件应用(比如python)学好。

  寒暑假,北上广深有很多编程速成班,一般是两三个月,长的有五六个月的。去培训一下,以后找个实习混经历,毕业再去机构应聘竞争力会提高很多。

  最近几年公募基金发展的非常迅速,市场认可度提高,规模不断做大。但是公募基金最大的痛点是没有销售渠道,只能依靠券商和银行渠道代销。

  从2019年开始,公募出现了一种新的营销模式:“互联网+明星产品+明星基金经理”。

  今后公募逐步摆脱对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的依赖是一个趋势,叠加今年对互联网巨头的压制,很多公募都在想办法从蚂蚁、天天基金网这些渠道上分流量。

  因此→ 2021年必然是公募基金扩张的大年,会释放很多运营、产品经理的岗位。

  这对于应届生和有过券商经纪业务条线工作经历的人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增量”工作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薪资的还不错,性价比合适。预估本轮公募新增工作岗位:本科+相关实习和工作经验就能进,有硕士学历更好。

  题主的问题出在他没有实习经验,一个没有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也没有在投行团队实习过,也没有在研究所实习过的人,找的都是投行和研究所的工作,难度很大,概率几乎是0。

  可能因为他并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券商极其看重实习经历,没有实习经历的他会很难。

  类似的,最近接到一个XX证券员工的简历,想被内推。叫她小甲吧,一本毕业,XX证券工作了4年,分支机构岗没资源。

  我答:研究所只要985硕士,中后台岗位也要求全日制硕士,别的岗位不考虑?我这里好歹是券商总部,考核压力和工作环境都是分支机构不能比的。

  小甲,本科生,对自己几斤几两没点数。会计专业的,CPA一门没过,都快失业了,还在这挑三拣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最近公司在招聘XX研究员,主要方向做量化和大类资产配置。接收到好多简历,形形,看都看不过来,招聘要求明确:“全日制985硕士+金工或数学专业+2年以上工作经验”。如果不是名校毕业、有相关工作经验,无法胜任这个“金融业的皇冠”岗位。

  接收的简历太多了,收到的大部分简历无法胜任。如果有合适的岗位,我会考虑将他们推荐到其他更匹配的岗位上,即使条件确实很差。这时候尴尬的事就发生了:很多的求职者会拿着自己的交割单、收益率来说服公司:“我炒股牛逼,我今年一年赚了100%,我不做营销条线,我只做研究和内容。”

  如果是一个清北的对我这样说,我觉得他NB,如果是二本和这样说,基本就没啥好聊的了。我把这种人归结为“妄人”——不了解行业情况,又过度自信。虽然二本中有大神,但概率低,没人愿意浪费时间去甄别人才。金融业人才供给过剩,人才选拔一旦标签化,竞争只能是残酷的。

  我也接触过一些非顶级985211学校的硕士,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分支机构?因为他们觉得“未来可期”。现实却是,分支机构和总部的工作内容差别很大,通过基层岗位锻炼获得晋升,这条路很难走,券商内部的工作细分严重,岗位内容差别很大,一开始做了营销,未来大概率会在营销岗位、营销管理岗上继续做下去,在总部会是大概率是类似的业务条线。营销确实不是很好做,但是营销才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要觉得总部岗位都很牛逼闪闪,很多也是有营销考核的。

  看不上销售工作的人,大概率在行业内难以出头。XX研究所所长、XX研究所美女所长,业内都是响当当的大名,专业和销售能力都牛逼。虽然我这种丝是没有机会和他们接触的,但我周围有认识他们的啊,一些研究条线的大领导,主要工作就是social,不断的出去social,只要客户有需要就要social。据传闻,某中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入股某知名夜总会,机构投资者也需要一个消遣的场所嘛(如果是假的,当我瞎掰)。

  以下为两幅大空头剧照,学生时代看电影觉得这是美国才会出现的情况,在国内,这种路演也是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的,一个负责人,带一个助理或商务,再带一个技术(金工、研究员),就可以出去卖货了。这就是营销啊!搞不定客户,一切都是空谈。

  很多人,很多金融从业人员,他们觉得自己的位置不够高,自己的岗位不够好是因为自己学历不够、自己的证书不够。工作之后,努力读一个在职MBA,或考一个全日制硕士,努力考CFA、CPA,但中国社会的残酷可能就在于此吧——试错成本极高,没有补偿的余地,很多努力最后证明是徒劳的,工作之后更看重的是工作经历。如果证书和资格是硬性门槛,另当别论。

  前几天接到一个同校硕士师妹的电话,她本硕会计,毕业后在二线城市银行分行工作三年,业余时间通过了CPA。她很纳闷为什么她想跳槽去券商的投行,基本没人要呢?

  我在银行工作的时间很短,但是基本的晋升路线和职业规划路径应该和券商类似。我告诉她:找到最近的一棵树,想办法爬到最高处、将业务能力提高到极致;不要轻易裸辞,不要幻想,不要想三想四。最简单的办法是银行内部调整或者竞聘,在银行业内部找一个类似“债券”、“金融市场”相关的工作,再等机会。

  如果她毕业前过CPA全科,那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券商投行不会轻易拒绝这样一份简历。但是现在不行了。

  很多简历,从简历的描述上可以读出来求职者的不甘心。有的人毕业工作几年后,觉得自己的工作不顺心、没有前途,他们自我归结原因是自己学历不够,所以他们选择重新读一个全日制硕士。毕业之后呢?极难达到自己的目标,因为毕业基本在30岁附近,简历不容易过关。年龄角度,体制内工作相较于企业端还是相对有优势的,公务员系统内35岁以下+工作经验+硕士毕业的岗位是有不少的。

  有的人毕业工作几年都是在券商经纪业务条线,觉得自己工作不顺心,觉得自己的工作low,没有投行和研究所高大上。他们会自我归结原因——因为自己证书不够,努力考CPA或者CFA。但即便他考出来,学历足够,去研究所或者投行的概率也极低,因为他们的从业经历不够。

  说一下最近两个月的工作。部门要“搞”人了,同室操戈往往是最难受的,部门总不忍心,想再给同事一个机会。但是有领导坐不住了,嫌他这么久没有业绩、完不成约定指标,还TM的按时上下班,工资还开的是部门最高档,领导有点烦。

  业绩这两个字,是压在每个人头上的一块石头。我们的X副总裁因为业绩不好,明升暗降;另一位一级部门总接手大权,板凳才做了半年,业绩太差,被撤了,重新回去做部门总。

  有的公司文化是搞小兵,有的公司文化是搞领导。领导层的阵亡率是非常高的。“业绩”才是唯一导向,才是大家的护身符。不要天天羡慕金融圈的高管,觉得他们工资高、工作环境好,那只是外人一厢情愿的看法。他们愁掉头发的时候,你是看不到的。

  基层的管理层也一样。一个分支机构的老总,昨天晚上陪客户喝酒,两个人和XX市XX局喝酒,喝趴了,今天中午才酒醒。晚上又得陪别的客户喝酒。如果不是他五大三粗身体好,估计早就倒下了。他今年的考核指标只完成了1/5,如果到年底连3/5都完不成,明年他就该滚蛋或者降职了。据我所知,现在有一些小分支的同事,90%的人都无法完成考核,压力都很大。

  今天周六,晚上11点,我刚下班回家,为了业绩想尽了一切办法,半条命都快搭上了,我还不是高管,高管的压力比我大多了。领导有一次从我身边走过“XXX,你身体素质真好啊,天天加班还天天精力旺盛”。废话,要是身体素质不好,早就过劳了。

  最近公司都很忙,人力部门也是。人力忙着自己的事情,不给收简历了。我现在从半职业HR慢慢快成职业HR了,还得招聘、还得做业务、搞业绩、忙团队建设,越来越忙。人力给了我招聘的账号和密码,让我自己招聘、丰衣足食。

  本周面试,有个人印象比较深。一个本科生,年纪比我都大,其实我们是不要本科的,但是部门实在是太忙。这个本科生“卡位”做的比较好,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年纪稍大。原本不想给她这么高的工资,但是她又要高工资,不给怕她跑了,所以直接开了高于平均的工资。如果她工作做得不好,相关考核不行。我招的人,我要第一个出面和她谈。(ps,这大姐最后的劳动关系落在了营业部,总部绝大部分部门已不再招聘本科,20201007)

  哎,对于刚入职新公司的人,考虑好再要工资。否则,工资开的太高,考核指标也会水涨船高,一旦完不成考核被辞退就SB了。这大姐估计以后是个不小的地雷,一旦辞退,我们部门、人力都免不了要和她撕。很多金融公司,业绩压力确实有点大。

  这小伙看起来很年轻,白白净净、文质彬彬,就外表而言,甩我这种土逼好几条街,但是35+的人了,称之为中年人没有什么不妥。

  说一下吧,聊下来感觉小伙属于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本科毕业多年没工作,他说是喜欢炒股,刚毕业时太迷惘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在家炒股多年,说赚了很多钱,疫情期间炒外盘赚了20倍。我不评论这些,也不关心。

  硕士毕业后,在国企研究所做过几年相关的研究,又去了一家金融机构做了几年业务。

  他求职的方向是“内容输出”的岗位,聊下来感觉并不想参与营销,他觉得很多金融营销与诈骗雷同。这就是最怕的: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他需要流量和后台业务支持,但是我们也不清楚提供了资金、技术支持之后的效果如何,很多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计划出来的。自己觉得上家企业给的平台和流量太弱,并不能达到预想的业绩目标和转化目标。嫌弃上家公司给配备的营销、后台制作人员不懂业务。说完给我两点感受:

  1.上家公司不给他营销业绩考核,只让他做内容输出,实属不易!一般公司给不了这种条件。

  本质上,如果不想承担业绩考核,不如去考公务员或者是继续呆在传统的体制内,不要来市场化的金融机构。

  隔壁的小伙,估计今年还剩俩月的职业生涯了,领导和我说:“不知该不该弄一弄”。我们天天干活加班,小伙每天五点准时打卡下班,啥成果没有,也没老人给他说话。我差不多明白大领导的意思,没说什么。部门的小姑娘也是五点准时走,我提醒她,有事没做完就不要着急回去练厨艺。

  虽然是XX管理岗,但我也在做业务、要带团队、要做各种各样的项目推进,帝都不好混。今年6月,9点前我没下过班。

  金融业缺的不是内容、知识。有的话当然好,但是希望你在学校里完成。除非你是李迅雷、高善文、朱宁……别的岗位,都是营销,投行也好,研究所银行保险基金也好,包括分支机构,不营销都挂掉。现在是存量博弈的年代,不是增量时代。摆正自己的位置,知识不值钱,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的人才是真正需要的人,谁有资源,谁能营销,谁就能胜出。但是从接收简历的经验来看,多数人更倾向于“研究”“咨询”“管理”,极少主动要求参与营销岗位的。我刚工作的时候也这样,但是我现在没有这种想法。另外,工作中好好工作、好好积累人脉,35+以后主要靠人脉生存,社会招聘、投简历这条路很难走了。社会招聘的简历,大部分都稀碎。招到合适的人太难了,愁。。。。。

  我们大部分的优秀骨干都是介绍来的,或者老人挖过来的。我司不要应届生,没兴趣从头培养。我也收到过几个行业老人的简历,小40岁,小50岁失业,太难了。如果没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去做公务员和教师吧,旱涝保收。

  六月,看了两百份简历吧。我作为一个男人,有点怀念我导师和工作后的一位领导,她俩都是女人,都建议我:有机会去做个高校老师吧,安稳就好。

  少年们,你们问我的很多问题,我能力和业务范围有限,回答不了,恕不能回答了。

  1998-2005年前后,经济类最好的专业是国贸,现在国贸的分数,快垫底了吧。

  最近这个假期,我也和几个朋友的孩子聊过。其中,有一位朋友的女儿考了XX学院经管,山东考生500多分。我问她母亲,不考虑复读?母亲说,本科就很好,以后毕业还考研,做你这份工作就很好,到时帮一把手。我笑了笑没多说什么,说太多会伤和气。帮不上什么忙,因为这学校太差了。58分,59分可以帮内推一下冲过及格线分,怎么帮?

  基本上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位两位或近或远的朋友咨询就业或者专业填报,虽然我工作年限并不长,但是金融业这两年太火,趋之若鹜的朋友很多、很多。

  下面就是我对身边“双非”朋友说过的一些话。大致意思如下,原话肯定不会如此直白。

  金融这个行业,人员供给严重过剩。什么阿猫阿狗的学校都上金融学,投资学,金融工程,经济学…因为文科专业相比较理工科专业培养成本低,学校收入相对高。

  说句不是很中听的话,如果现在刚大一的经管类双非本科新生,如果内心还是有追求,有目标,有理想,想走入金融金字塔的顶端。不想浑浑噩噩的话,可以考虑退学回去重考。大不了浪费一年把目标定在211985。

  四年后、六七年后,除了部分双非院校的精英,大部分人会理解我说这句话的含义。

  双非金融,大概率是基层的销售。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鸡汤别喝多了,太安逸的大学生活,是未来绝望的毒药。不是说销售不好,而是不要期望太高,最后眼高手低。

  考研名校,比高考难度更大。绝大部分名校硕士是来自211985的保研生源,双非经管考研阵亡率极高。

  你觉得高考650分很难,考研400分就简单吗?750的满分考600分读个211985还是有希望的,当然各个省分数线的满分,能考上名校都要380-390(2021年五道口面试线多),每个学校的教材不同,风格不同,对生源的偏好不同,难度更大。

  高考,省一级层面,大家都是一样的。考研,是有的人开飞机有的人开坦克,有的人光着脚。专业课角度,千差万变。考研985上岸的,哪个不是百里挑一?大一新生就断定四年后一定考研成功,类似抛硬币。

  现在的经管博士的趋势是申请审核制。名校纷纷下马考博制度。大部分的名校博士都是申请审核制,非名校出身,自己考虑清楚自己的竞争力。

  挺有趣的一个微博博主。分享一下。有些事自己知道就行了。说出来都是给别人看的。找到自己的路,适合自己的路,走下去。别随便相信那些故事。

  一个500分的北京学生,本科时候班里常年倒数,父母某人是某四大行总行。混了个名校硕士。怎么混的呢?有一些学校和国外有联合硕士培养项目,门槛比较低很低。现在某总行。

  一个本科毕业就工作,父亲是县域四大行的副行长,做柜员没两年,转岗做业务。没关系的,还在柜员岗上慢慢熬着呢。

  这就是现实。金融业,做好心理准备,机会是有的,钱也是有的,但是不要被骗。有的机会,不是留给所有人的。有资源和关系,能用就用。

  如果是顶尖学校牛津剑桥伦敦政经影响不大,如果是一些全球非名校,不吹不黑,影响不是很好。我们公司某位高管曾经说过:要严卡英国的硕士。

  英国硕士的学习能力究竟如何,肯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导师,在2013年之前去英国XX大学做访问学者(对不起了,我只是复述原话),回来和我们说:“英国的学生真是水啊,教室里一片中国人,一学期上不了几节课。硕士学不到东西,草草毕业,上课老师让提问问题,回答问题、提问问题的都是印尼菲律宾的学生。”“中国孩子英语都表达不流畅。我问中国孩子听得懂吗,他说听不懂,都得回去自己看课本。”“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在国内的学生都会觉得太简单,他们都不会 ”……我毕业的时候,写论文头发掉的一把一把,哎,我这样天资极差的人,差点被毕业论文搞死。英国硕士好申请好毕业?可能吧,我没经历过不评价了。

  香港和澳洲,我没有亲身经历,不乱说了。如果得罪了一些英国学校的小伙子小姑娘们,不要骂我金融,我只是复述我导师的话。

  哪些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给一个简单明了的办法,去找一下已经IPO的券商,翻看财务报表和招股说明书,看他们的部门人员工资,一切很明了

  很久之前,曾在网文中看到过一个图片,是某二流地方券商的的招聘要求,其中提到过本科的问题(找到这篇文章后,把截图发来,灰色下图)。

  当然不是所有的招聘通知都会这样明目张胆的写出来。银行对这方面或许会卡的轻一些。我随手翻了下招聘网站,点进去随便看了看一些券商的招聘要求,现在还有这种二愣子人力会把双985这种要求写出来。好鄙视他们。类似下图这种。我知道你们的要求高,我知道你们是发行部,但是你写出来伤人自尊就太傻了,完全可以只做不说啊。

  聪明的做法是,在招聘填简历的时候,把目标学校设定好,百八十个,其他的学校设为“其他”,选择“其他”的简历自动过滤。某大型股份制银行招聘网站里面就这设置。能用嘴说出来的歧视性条款,只能说:傻X人力。

  我们师门有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中有劳动经济学硕士,现在毕业都干人力去了。。。同门之间平时瞎XX交流。会谈到一些招聘的乱七八糟。随手一写。

  不是所有的岗位和金融机构都会这样严卡学历,确实有低门槛的岗位。相比较而言,双985过简历的几率非常大,单985211可能几率低,人才过剩是不争的事实。

  我最近一个月在做一件事情,学学业务,拉皮条找钱。 国内某大佬级别的私募,做债的,给他们找钱。具体的业务也可以说一下:私募出钱劣后,银行给资金做个优先,找个信托当管理人,如果银行有要求,再找个信托当投资顾问马甲,凑杠杆在市场上买债。信托好找,银行也不难找,但是各大银行的要求千差万别,对资质、投资顾问、投资标的,等等吧,现在又在去杠杆,某些股份制银行都把这块业务停掉了。所以,没谈成,都黄了,很焦虑。

  我们在面临一个金融的寒冬,或许对大部分机构而言,这一轮去杠杆刚开始感觉到痛。第一要搞掉很多占用资源的僵尸企业,第二搞掉房地产这只资金猛兽,第三要把钱投向实体高科技,行业习惯了坐着刚兑,现在日子不过好了,都难。找工作难度大,可以理解。

  可能俩月去趟XX省,托人找关系联系了两家上市公司的董秘和财务,看看能不能谈成做点业务。什么叫苦逼?苦逼是连人都联系不上,敲不开门、电话没有,业务谈都没的谈。再说一句吧,硕士同学的档次和资源远好于本科,相互扶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很多业务都是硕士同学给介绍的,师兄师姐,银行的朋友,信托的朋友,等等吧,本科的土豪同学给介绍过上市公司和银行资金,其他的没有业务往来。

  市场里,银行还是最大的金主。去杠杆已经让很多银行的投行人员转行做普惠金融了,冬天来了,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如果学业务,银行也是不错的选择,没必要太纠结是否头部券商。ZJ公司,现在做承揽业务,潜规则是厅,明白吗?有个评论回复的很好,有资源的人天生就是金融人,说的真对!没资源就当口牲口吧。拉磨干活,慢慢找慢慢干。

  不要太纠结,绝大部分人都是金融狗。不要说自己是金融民工,投行才是金融民工,剩下的都是狗,是狗……

  虽然评论我设置了不公开,但是我可以看的到。最近比较闲散,时间比较多,我统一回复一下。

  1。如果本科是双非,硕士要读或者要考985211财经的,一定去读去考,即使面临很高的阵亡率,即使成功功率低,那也比双非本科好太多,亡羊补牢也得补,螳臂挡车也得挡,说不准就能抓住一个机会呢?

  我看好多评论比较散丧,没必要哈。放平心态,各个行业都有食物链,只不过金融业的食物链对自身以外的其他能力要求的多一些,对学历要求更高一些(确实人才供给忒多了,没办法)。再牛的领导也得有干活的,帖子下有个回复我很赞同:如果没机会你就默默地干活、做业务,抓紧提高自己,时间久了,也许会有领导觉得你是口好牲口,提拔一下做个业务,翘翘脚能摸得着就好。最怕的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眼高手低,不认清现实,一毕业就觉得自己是华尔街之狼最后发现是华尔街之狼里面的路人甲乙丙丁而已。

  2。如果想进入一个公司,先占个坑,今后在公司内部好好做业务,等待机会走内聘这条路。这条道倒不是不行,而是你要明白占坑的这个工作技术含量到底如何?能不能让你学到东西,内聘的岗位非常多的是为专人专岗设置的。这条潜规则不是金融机构特有的,国企普遍现象。内聘走流程只是为了流程安排,让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

  如果占坑的这份工作,学不到太多东西,这个坑就不要占了。起点还是很重要的。很多不够条件的关系户,经常走这条道路——先进公司锻炼,如果知道XX部缺人提前下手找关系最后参加形式化的内聘、竞聘。具体我不说,这个比例还是很高的。最近还遇到一出,TMD恶心,草TM的,关系进来的人,以后还会依仗关系,没关系人,就死命的工作+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要不拼不过他们的。

  现在我看一些从业人员的简介后,会顺手去某些网站翻一翻,如果一看是XX商学院XX金融学院这种本硕双非学校毕业的,再看下没有CPA没有CFA甚至也没有CIIA、FRM、ACCA、司考,我都会比较警惕,说不准背后就是哪位领导,不敢得罪,但充满鄙夷。具体哪些网站,估计10年前刚高中毕业的人都会懂吧。网站我不说,说了以后如果被他们跟风式的注销账号,以后我可是看不到这些信息了。(* ̄︶ ̄)此处指的不是银行。

  多说一句。在某股份制银行业务部的时候,呵呵,12个人,10个关系户。当然,银行需要这些人。一个市分行40亿存款,四五个人就完成了。如果没啥资源,也没啥特殊技能,做银行的柜员,也不要特别抱怨什么。股份制银行的投行部,搞个中票短融,搞个同业授信,等等吧,招人门槛高一些。

  3。有高中生评论说,什么样的专业才是好专业,哪些专业才是值得学习的?我的判断标准是:通过自身努力,可以甩开大部分懒人、蠢人,可以获得不对称的竞争优势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大部分人是中产和底层,除了自己的汗水和脑力,还有什么?

  资源固然重要,但不是通过努力和死磕自己就能获得。会做人、会来事的情商高手也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也需要机缘。靠运气和命。

  ……………………………………………………………………………………………………………………………………

  说一个结论吧,金融学绝大部分人的绝大部分的工作是销售,终端零售销售。主要系统是银行,网点和支行,未来很长一阶段的银行招聘是农商行城商行为主,股份制和大行过了缺口期。券商营业部和分公司也不少但总体就业量不如银行。保险不了解。

  此处没有任何贬低基层工作的意思,银行的柜员、客户经理、理财经理和券商的理财经理、经纪人,包括保险的业务员、内勤、培训这都是工作,放平心态,放平心态。不要在脑子里动不动就是投行、研究所、基金经理,私募大佬,这些岗位要么有资源要么巨牛逼,要么就别想了。还有些岗位,操盘手、私募,呵呵,你以为这是开车呢还盘手。私募有大有小,大的非常难进入,高领高毅淡水泉敦和,小的还不知道能活几年。

  有少年问我自己学金融自己做投资如何?呵呵,你觉得投资就是炒股么,自己一个人玩就ok?现在都是团队制,做固收的做权益的都是团队,要有募资能力,要有投研能力,要有风控能力,不是一个人玩的游戏。自己做股票成功的人,有,但是比例太低了,而且你觉得你学过金融就能做好投资?太幼稚了。给一个建议,想做二级市场,去把CFA和FRM的知识学一遍,不一定要考证,但是要把证书的知识吃透,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这是不赔大钱的基本功能力。有条件的大学就学学期货、期权、股票吧,了解下二级市场也挺好,会学到很多知识的。

  很多面试,问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是很多人都不懂,如果做做股票做做期货或者是买买理财产品,可能很多面试中也不会被问的那么被动。

  kaiyun

  场内和场外是什么?财富管理 资产管理行业有什么区别?债券发行和交易一共是几个市场?

  金融学经济学保险学国际贸易国际商务等都属于经济类专业,本科学校更重要,具体专业影响力有限。因为本科是通识教育,学习内容,相差不大。

  刚高考完的孩子们,这个回答不适合你们,未来很美好,不要被行业的污浊蒙蔽了观赏世界的眼睛,慎重!

  首先,那些所谓的晋升通道,不是你想晋升就会顺利晋升的,你可能连门都进不去。

  晋升是步入职场之后的故事,但是很不幸的告诉你们,如果你们的本科不是211985,也不是名校硕士。对不起,你们几乎进不了高端金融业的门。即使你是名校硕士,本科双非,可能性也很低。不仅是你们,是所有的经管专业。连门框都摸不到!此处指的高端金融业是:投行、银行总行、交易员、研究所、资管、基金,包括一些信托和券商总部。能摸的到的是,券商营业部、银行网点、基金公司销售、研究所销售……我从业多年,千万不要告诉我说从基层干起,这种鸡汤我觉得恶心。银行、券商我都有从业经历,基金、期货、信托我都有朋友,有同学,有的会有业务往来。保险我不谈,因为没有业务往来,也没有交集。

  因为金融业的分工非常细化,做营销的想转其他的岗位,在银行层面分行、省行以下是可以的,限制并不明显。但是券商,想都不要想,研究所、基金公司,想都不要想。不要觉得有个CFA、CPA就可以了,我告诉你,有这俩证书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非得要你一个双非呢?

  如果碰到了一些银行分行和券商总部的岗位,一些猪都能做的岗位,那一定不那些苦出身的孩子,别吹牛逼靠能力,靠你个呵呵。

  你见过专科的、学语文的、外语的和一些剑桥牛津的硕士一起工作吗?你知道券商XX市场部内聘10个人9个关系户,外加2个金工2个数学博士吗?

  如果你是个土逼,麻烦,你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我没有任何恶意,我不忍心让一些无权无势、傻乎乎的学弟学妹们被骗去读一些一文不值的专业。。。

  因为我和XX银行总行人力比较熟,我们曾经是研究生舍友。我知道他们的情况。

  很多岗位要求外貌的,基金公司、券商研究所的销售我就不说了,我见过的要么X,要么美。

  基金公司、研究所更偏爱一些理工科本科+金融硕士出身的人,主要做二级市场。投行不仅会需要前台后台,简单分为做股和做债,更倾向于要一些财会专业。做信托,投行,研究所可能还需要你有一些资源。懂吗?有一些岗位你即使是名校本硕也没你啥事,承揽比承做赚钱的多。

  你以为一年60万的工作随随便便就给你?你要掂量下自己有没有能力还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源。

  XXX主任他儿子在XXXX承销一年赚多少钱?这都是行业公开的,如果你有幸能来到一级市场,你自然会知道我说的是谁。你以为这些钱学了金融就能赚到的吗?这些钱,赚的正当且合法。因为某一些权力部门负责一些项目的审批,材料合法、流程合法、无任何瑕疵,没有理由不批准。站着把钱赚了。

  我见过双非本科双非硕士进投行的,我见过双非本科欧洲某二流高校硕士进研究所做首席的,我见过读国际交流学院混学历的在大型金融机构做负责任人的。但是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进去的吗?

  有的时候,摸到门框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因为它会让你获得工作经验,而那些连门框都摸不到的底层少年们……

  再次,如果真要知道未来能干什么,麻烦找一些校园招聘的录取通知和要求,不要谈什么梦想。梦想只是想。在这地方翻看答案的人多数对金融业压根不了解。如果了解,对其中的路径不会不清楚。

  反正罗里吧嗦的,想到哪就写到哪吧,少年们,不要听你们的长辈说xxx在银行、券商赚了大钱,XXX没啥学历一样进总部总行。第一,可能年代不一样了,我曾经的领导现在某六大行一分行大行长,XX金融学院金融学专科毕业。我现在的领导,券商XXX部,理工科毕业的,学机电的,和金融毛关系没有。年代不一样了少年们。我了解到的是如果本科双非+985硕士,在某头部大券商是B级人才,是不可以去总部的,只能做分支机构,分公司及营业部。双985硕士是A类,是可以去总部的。我们这个券商属于中型券商。某中型券商总部投行部、金融市场部招聘的时候曾经闹了一个笑线),影响非常不好,这种事情悄悄的做就可以了,说出来容易找骂的。现在肯定已经不会这样写了。营业部理财经理要求985硕士(其中本科必须为财经类院校以上)。换句话说,如果你读的连财经类院校都是,一些大型营业部都不要你的。

  第二,金融业现在的阶层固化,基层和高层都非常明显。随便说几个业务上接触到的金融机构,太熟悉了,任何名字都不会写。XX银行xx支行行长他爹就是曾经的行长,XX银行xx支行副行长他爹就是曾经的行长。XX农商行,xx他表哥是总行的部门总,现在任XX支行营业网点主任,负责贷款。XX农商行金融市场部理财委外资产50多亿,负责人家里是XX,年纪轻轻出来就是锻炼的,钱不钱的无所谓。

  XX国有大行XX省行行长他爹是XX省XX,标准红二代,闺女是校友,他闺女的舍友全部进入XX总行,他有个学妹本科进了省行,反正我985硕士毕业都没进去,他那几个舍友本科毕业,进去了。不信可以本科学历投省行和总行简历试试。双非本科。

  XX国资投资公司负责人,30出头,当年学习不中用,找路子混了个985研究生,父亲是XXX领导。这公司手上掌握几十亿资金,一堆金融机构求他们合作……

  某全国最大的金融集团,现在某些岗位能给各级领导子女亲戚空置两三年,听着是不是很劲爆。

  以上写到的这些故事,这些故事的当事人,他们不会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平行世界不相交,这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他们想的早已经不是如何就业,就业方向。

  我不写任何单位和个人信息,无人证明无人可证伪,我啥都没说过,如果问我,我会告诉你这是编的。

  记得本科毕业的时候,几个优秀毕业生学长学姐给我们讲如何找工作,如何投简历,如果准备各种面试和考试。后来毕业多年,心中不禁感慨,这些骗子,满嘴跑火车没一句实话,我印象里的几个人无一例外都是关系户,有财政局局长、XX省行、XXX。不知有多少人看过2012年招商银行拼爹门,名单网上现在基本都删掉了,大家可以搜索下图片看看,吉光片羽稍微浏览下。当年这事闹的比加大,很巧我在名单上碰到了我认识的人。

  你们身边学长学姐的话,可以当作放屁。我会说实话是因为我匿名了。哈哈哈,讽刺。

  感觉就像是步长制药的千金在网络上录网课告诉大家只要努力就能考上斯坦福似的。

  有时看着满腹抱负的少年们一次次的参与什么萝卜招聘就觉得CTMD,真是对很多事情很恶心。你以为到了基层就有晋升空间和渠道了?有是有,凤毛麟角。运气和能力都有,在同一个平台上,运气的或许比能力更重要。

  最后,我想说,少年们金融业大趋势是下行的,一时半会很难改变。金融业人才供给严重过剩。如果你还没选择,请谨慎选择金融学。别听那些营销号瞎忽悠,还敢说投行MD,信口开河,如果你不是C9级别的硕士毕业,可能你在很多的券商是够不到这个职位的,我指的是一辈子。

  如果你不是特别热爱这个专业,如果你不是特别顶尖的分数,如果你没啥资源,长相普通,我建议放弃这个专业。你在这个行业里面只能做营销,除非你特别喜欢,特别有机缘特别有能力。

  如果非要选经管专业,我建议读一下会计、财管、审计这种纯技术性的专业。如果双非硕士,没关系没资源,可以考虑去监管部门,考一个公务员或者是事业编。包括但不限于证监会、银保监会、证券交易所、中国登记结算公司、郑商所大商所,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等等……以后跳槽去金融机构。

  世界并不美好,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选好路,走对路,不轻信,不盲从。坚持到底。善始善终。

  不同的机构门槛相差很大,要求也不尽相同。按照牌照的价值、稀缺性、赚钱能力来说,券商、信托、保险、公募基金和银行这五大金融机构应该属于第一梯队。

  《布哥金融岗位大科普》中篇已更新,主要盘点租赁、保理、三方理财、资信评级四大行业,链接如下:

  知乎留学/职场优质答主,上千万阅读量,30万+收藏,4次专业认可,多个全站热门回答

  公众号:『求职工场』,北上广深等全国各地靠谱实习信息实时更新,还有更多求职与留学干货

  目前中国一共有133家券商,35家上市券商都公布了薪酬情况,其中上市券商的薪酬前十请见下图(中金公司、平安证券也没有在A股上市,但是薪酬和业务一样是第一梯队的)

  前者主要对接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私募等大机构,后者主要是营业部的员工做的业务。

  前者所在的部门主要是券商研究所部门,大部分券商都有这个部门,进入门槛很高,应届毕业生校招首先学历211\985或qs前100是普遍基本要求,可以进去做研究所研究员或者机构销售。

  行业研究员需求不分专业,各个细分领域行业都需要。很多迎接毕业生进这个部门都是从实习开始到转正,实习写研究报告一两年转正是常态。研究所机构销售则负责把他们写的券商卖方研究报告卖给机构客户(公募基金、保险(资管)公司、私募)。

  此部门的两个岗位一般底薪很低,应届毕业生低于1万可能是大部分券商常态,但是工作几年后做上了王师或者机构销售总监,那年终奖就看加两个零还是三个零了。

  不论家庭背景如何,这是一个可以靠努力实现财富自由的岗位。以前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由于行业发展bug,现在没有了,如果未来以一种合规公正的方式继续出现,这个岗位更加重点推荐。

  后者主要是营业部的员工做的业务,相对门槛较低,靠手续费佣金收入,牛市大家交易频繁,资金量大,自然券商佣金就多。近些年各大券商打价格战,现在经纪业务收入已经利润非常薄了。这块业务主要是以销售为主,拓展有股票交易需求的客户。

  经纪业务主要看你所在的地区和营业部的能力,比如深圳、上海、杭州、宁波的营业部整体交易量会更大,著名的营业部“国信泰九”巅峰时千名员工,2000亿资产,几亿收入,员工的收入自然也是不在话下,当然笔者也遇到过某中后游券商哈尔滨营业部总经理,整个营业部5个人,全年创收30万,员工只有千余元基本工资。

  笔者当年就是被“华尔街之狼”里的故事深深打动(其实华尔街之狼讲的还不是纯投行,但那时候不懂),立志成为一名投行精英,坐头等舱,住五星级酒店,一个电话就掌控上亿资金调动。入行后发现,虽然投行并不如我想象的金光闪闪,但是也绝对是金融毕业生最好的工作之一了。

  ③投行的股权业务,主要有IPO、定增,债权业务,发债、ABS(资产证券化)。

  I、承揽岗(负责拉业务,需要有一定的企业资源或政府资源,可以搞定企业客户)。

  II、承做岗(主要是负责发行材料的撰写,拟IPO企业的辅导,材料的申报、修改等工作,比较辛苦,对于项目多的团队来说,加班到深夜,连续出差一两个月是常事,一般承做岗位男生居多,因为辛苦,根据发行材料的要求,最好是有CPA、通过司法考试、CFA证书中的某些,或者具备其中的知识)。

  主要是卖项目,IPO不太需要销售,定增需要卖,债权类的项目债券和ABS需要卖;主要需要对接资金方,银行、公募基金和券商保险信托的投资部、其他非银机构...做销售可以你没有先天资源,但是需要有人带你入圈,并且你能够有足够的能力维护住客户,更需要外向型人才,由于你懂的原因销售女生居多。

  首先要看券商的梯队,中信、海通、中金、中信建投、华泰等一线券商,项目多,工作流程化,每个人根据项目的安排做自己的一小块工作,一梯队券商新人入职薪资是比较可观的,可以到1.5w-2.5w之间,这是固定部分,奖金部分普遍是大锅饭(这里说的大锅饭是指没有明确的提成比例,看领导分配),领导会根据你的贡献度给你发钱,按照惯例,会每年递增,第一年拿40-50w税前还是有一定希望的。

  除了一梯队券商,其他都是另外的券商。剩下的券商分两种,一种是虽然名气不大,但是项目多的公司,薪酬情况与一梯队的分发方式类似;另一种形式叫做事业部制。所谓事业部制,就是公司给你这个项目团队或者部门一个明确的分成比例,比如50%,也就是今年部门创收2000万,部门可以分1000万,但是这一千万要扣减掉部门所有人的底薪、社保公积金、工位费、差旅、招待等等一切,剩下的钱都是奖金,一般事业部制会有明确的提成比例,对于新人来说,就要看你是否有运气进入一个项目多的团队,对于创收还不足以覆盖成本的团队,奖金你就别指望了,说不准报销还要你自己贴钱,所以入职前一定要多方打听,擦亮慧眼kaiyun。

  资管条线,资管业务主要是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也就是代客理财性质,客户群体以银行、非银机构居多。银行有庞大的资金,需要投资增值;资产管理部主要是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投资,赚取管理费。另外,部分由于ABS业务牌照在资管部,所以ABS也是券商资管的业务种类,与投行条线重合。资管部主要有投资岗(固收投资、权益投资)、研究岗(宏观研究、权益研究等)、交易员岗位(股票与债券交易员)、销售岗(资管产品的销售)、产品岗(合同的撰写、交易模式的设计),具体薪酬情况与投行类似。

  自营条线,券商自营主要是投资为主,兼做一些中间业务,代投代缴,投资岗位与资管类似,主要区别是这个钱是券商自己的钱,中间业务销售类岗位,赚的是交易佣金,薪酬模式也是上述两种。

  整个投资类研究类的岗位,普遍喜欢顶尖名校,金融、金融工程、计量经济学、数学、高级宏观经济学等学科,最好有实习经验,有悟性,而且要耐得住寂寞,在这个行年10年左右,百万年薪就向你招手了。

  投行的岗位,承揽需要有资源的人,高盛、摩根这种需要顶级资源(具体多顶级,可以百度搜一下摩根大通的方方曾经招聘腐败案看一下人家招人的背景)。中资顶级券商也有很多家境殷实的大神,最主要的是学历又好、家境又好,中小型券商,普遍招聘家里在某省市有资源的人,可以拉到省市的业务。

  承做的话,活儿不难,就是辛苦,招聘看缘分,一般有项目的时候会着急招聘,最显著的特点是,项目组组长是哪个学校的会偏向于校友,这点优势在上海来说,上海财经的校友比较无敌,当然复旦交大更,承销的话,女生,漂亮,有悟性,学校,以985或强211硕士或海外硕士(QS前200)为主。

  这里我们不过多讨论风控、运营、行政、人力岗位,因为各家金融机构的此类岗位内容有相近之处,发展和要求也有相近之处。

  笔者当年也不知道信托是干啥的,听了之后,我想着,是不是就是那种富人把部分资产切割出来放到信托计划里,然后保证家族后代的资产分配,哪怕个人资产冻结,但是信托财产也受法律保护的那种......(我发现我把中国信托行业想高端了)

  入行之后,发现,信托干的工作不高端,但什么投行、券商靠边站,最壕无人性的非信托莫属。首先信托的牌照稀缺性最强,全国只有68家,而且券商有营业部,信托很少有营业部,这就导致信托从业人员整体很少。

  那薪酬呢?信托披露职工薪酬的数据比较少,但还是有据可循,2017年安信信托平均薪酬年217万,2018年10家披露薪酬的信托公司,上海信托平均薪酬年118万、爱建信托101万、中铁信托78.88万。还有很多隐形贵族中的隐形贵族...

  2018年行业内疯传GD信托年终奖平均300万(某央企控股信托,具体的自己百度哈),我找了一个兄弟问了一下是真的么?他说不是。我心想,那我就放心了,他说,他发了400万年终奖,做承做的,才25岁。他都400万了,平均下来估计更多吧(哭晕在厕所里)T_T

  ①非标主动管理(底层资产以地产和政信为主),信托作为国内唯二的可以直接给企业房贷的机构,在融资市场是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主要模式是,为地产公司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融资。比如A地产,为其融资10个亿,融资成本11%,信托公司将资产打包卖给投资人,年化收益8%,那10亿的3%就是信托报酬,你看看,钱是不是很好赚?

  ②另一类是通道业务,也就是说你不需要去找投资方,投资方拿着钱要投给地产公司,但是受制于监管规定(其没有放贷资质),考虑到信托受信托法保护,就把钱直接委托给信托,投给地产公司,这种业务一般只收0.2%-0.8%左右的信托报酬。

  一类是承揽,需要有一定的地产公司,地方政府的关系,可以搞定项目。有人说,需要有关系么?我拿着钱给你,难不成我还要求着你?真实情况是,你要跪着让人家收你的钱而不是别家机构的钱!这几年资产荒,融资利率下行,融资方是大爷。

  第二类就是信托经理,也就是负责交易结构设计,资产打包,法律风险判断等,类似于券商的承做。

  信托的销售分两类,一种是机构销售,主要卖给银行、非银机构等,单笔多在几千万几亿,一种是财富销售,也就是高净值客户销售,单笔在100万以上,募集人数200人以内。信托有个很大的好处是,提成比例相对明确,无论是承揽还是销售,都会根据你跟公司贡献的收入来算出具体的奖金比例。

  做承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多年的客户积累,基本做到项目承揽,一年可以落地1-2个项目的,年薪百万左右不成问题。承做端来说就有分化,要看公司的分配比例,是明确百分比还是大锅饭?(这里不敢提各家信托的分配比例,我怕他们打我)销售这个行业,分化很明显,少数精英卖了公司80%的产品,80%的员工还在温饱线、关于门槛

  应届生比较难进入信托,一般社招居多。信托整体岗位少,对员工的要求又是偏资源型(要自己有些资源),应届生一般可以从承做做起,慢慢接触客户转向承揽。信托承揽和承做以及机构销售普遍学历很高,985本硕海外前200,财富端的销售,相对学历要求不高,主要看你手上有多少客户,而且部分信托公司的财富端员工并没有把劳动合同签在信托公司,而是单独成立一个公司签这些财富端销售。

  这两年监管对于非标的态度比较严格,各家都在压降规模,资金池业务也在压降规模(我为啥没讲,是因为这个产品慢慢会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信托在往标准化转型,一方面部分信托拿到了债券承销牌照,可以跟券商一起卖债,一方面部分信托拿到了发行ABS的牌照,也可以跟投行抢业务,所以未来信托会慢慢往券商的业务模式去发展。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信托这两年在招聘投资类人才,具体要求参考券商自营、资管,未来发力标准化产品主动管理也是方向之一。作为最最稀缺的牌照之一,信托虽然这两年遭遇少许挫折,但隐形的贵族,气质仍在,虽然没有了爵士头衔,但是万亩庄园俱在。对于金融毕业生来说,进入信托或者跳槽进入信托是非常好的机会。

  kaiyun

  接着,我们来聊一聊资管。请大家百度普及一下 “资管” 含义【资产管理的基本含义就是代客理财】

  截至到2019年12月31日,中国市场公募基金总规模为14.3万亿,较18年13.0万亿增长了约10%,公募基金产品数为6040支(不同份额仅保留A类),较18年5144支增长了17.4%。回顾我国公募基金近10年的发展,总规模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为2015年85.1%和2014年51.4%,增长幅度最小的为2013年4.5%和2016年9.0%。近两年公募基金总规模稳步增长,由于基数逐年增加,规模增长幅度保持在每年10%左右。

  从近五年全市场基金公司规模分布来看,规模前二十大基金公司的总资产规模占比超过全市场60%。2015、2016、2017、2018、2019年前20大基金公司总资产规模分别为9.39万亿、8.84万亿、7.94万亿、6.14万亿、5.78万亿,占全市场总资产比率稳定在66%-69%。而对于规模后50的基金公司,资产总值占全市场的比例从2015年的5%逐年下降到2019年的1%。五年以来,基金公司头部效应愈加明显,大基金公司凭借渠道、销售以及产品优势占据绝对主流,而小基金公司的生存越发艰难,中部基金公司规模占比逐年增加。

  总的来说,主要是公募基金业务类型单一,可能学生时代了解不多,不像券商有各个业务条线,经纪业务、IPO投行、研究所、资管等。以下详细描述公募基金最值得加入的部门的职能(按照重要性排序),方便大家对号入住,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

  ①研究部。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进入此部门可谓半只脚踏入投资行业了,是公募基金行业最难进入的部门。

  一般应届毕业生以投研秘书岗位进入该部门,然后成为某行业研究员,享受卖方大佬(券商)的各种VIP服务(你能想到的所有服务),简直不要太舒服...未来可以做基金经理或研究部总经理!这个岗位对专业没要求,毕竟各个行业都需要研究员。

  ②投资部。这是公募基金最重要的岗位之一,也是所有金融投资大佬最向往的部门之一,是公募基金甲方爸爸部门,分为固定收益部和权益投资部。一般应届毕业生成为研究员后再晋升就是投资部助理,然后是基金经理,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在天天基金网每天都可以看到更新净值。

  ③营销部。为了能让投研部能充分享受甲方爸爸的VIP服务,营销部的伙伴们就只能每天跪求规模了。营销部分为渠道销售部和机构部。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会先加入渠道销售部,熟悉了行业和产品之后再服务大客户,成为机构销售。大部分能毕业直接加入营销部的人员也不多,当然不排除有的公募基金每一年都招一些应届管培,进去之后观察是否适合做销售,最终定岗。排名后50 的公募基金可能相对招人多一些,但是也要看每一年的行情。

  因为这三个岗位是可以让同学们的收入呈现指数级上涨的,不管刚毕业的时候收入如何,毫不夸张的说,3-5年百万收入都是有可能的,当然是极其优秀的人!

  以后给大家更新《投资部和营销部人员一天的工作生活》,让大家感受一下未来有钱人的状态是怎么样的~

  ④交易部金融。此部门的重要性仅次于前三个部门,交易部未来是有可能向投资转型的,如果没有转型投资,后续基本就成为交易主管了。这个岗位要对数字很敏感,每天QQ上聊很多人,谈着上亿的生意,对犯错的容忍度几乎为0。每年都有各种交易员大会的狂欢~公募基金交易员的市场地位仅次于银行交易员,但收入可比银行高多了

  三五十万都不是梦。没有永远的乙方,没有永远的甲方,每天小哥哥小姐姐互相里撩,找对象还是问题么

  大家通过基金公司分布图可以看到龙头效应的集中,所以刚开始要努力加入大公司给自己镀金升值呀!但刚毕业可能进大公司比较难,可以先加入小公司实习留用,后面一定会有机会跳槽到大公司的!

  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业参与主体由2018年的31家增加至35家。2019年全行业35家保险资管机构管理总资产规模达到18.11万亿,同比增长16.45%。增长幅度为近年来最高。其中,2018年增幅为10.02%,2017年为6.12%,2016年则为14.35%。比公募基金总资产规模也就稍多了几万亿而已,而且增幅一路上扬。

  作为收入来源之一,2019年保险资产管理业的管理费收入突破250亿元,同比增长37.27%。2018年的行业管理费收入为184亿元,同比下降1.32%。2017年的行业管理费收入为187亿元,同比增长2.64%。

  从资金来源方面来看,系统内保险资金占比73.95%,大约为13.39万亿元。另外,管理银行资金将近6300亿元;管理基本养老金1564亿,管理企业年金1.33万亿,管理职业年金近2500亿;管理养老保障产品超过9100亿元。

  任何一个保险公司都对应着投资、研究、销售和交易岗,如果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足够大,保险公司内部的资管部智能可能弱化,将资产委托给相应的保险资管公司管理;目前市场上35家保险资管公司。如果资管公司规模不够大,那内部的资管部对全保险公司来说非常重要,所有保费都是负债,资管部必须完成公司考核目标,让公司维持经营。

  2、由于整体而言,保险资管的压力小于公募基金,所以相应的,同类型规模的保险资管收入普遍也会低于同市场地位的公募基金,但是一样都能享受到券商的VIP服务,尤其是大保险资管公司或大保险公司的资管部!

  关于收入:保险公司国企居多,牌照稀缺,保险资管市场主要分市场化和非市场化。

  所谓市场化就是收入弹性高,按照业绩和创收来算你的收入,一般是固薪+提成,非市场化主要是大锅饭性质,发钱方式是固薪+奖金。保险机构非市场化居多,区别在于提成是百分比,奖金一般是按照你月薪乘以一个系数,保险普遍是按照你8-30个月薪的情况来给你发年终奖,一般刚入职保险,底薪在1万左右,前三年年终奖普遍在12月以下,也就是20多万年收入。

  相比于其他金融机构,保险略显中庸,但是保险福利好,成长性强,可以接触很多大佬,锻炼机会多,作为跳槽的跳板,是很不错的选择。

  国企央企背景的保险公司招聘要求很高,应届主要还是以强985本硕或者海外前100高校为主,当然放开的职位也不多,社招的话主要以经验为主,保险很喜欢招聘银行跳槽过来的,因为保险的投资风格,偏向长期投资,不动产类,银行的员工比较符合保险的招聘需求。

  ①银行自营条线——金融同业部/金融市场部。主要是银行的自有资金投资,银行的资金一般信贷条线会贷款给企业获得利息,另一部分都会归集到这些部门来进行资金运用,属于银行自营部门。从标准化业务条线来看,这两个部门主要是募基金、债、ABS等。银行撑起10万亿公募基金规模,占60%以上规模,公募基金这些年的大力发展少不了银行客户的大力支持,把握住了势头凶猛的银行资源,也就掌握了基金公司上规模的利器。

  ②银行资管条线——银行资产管理部和银行理财子公司。银行资管是大资管里面的首富,资管行业头号甲方玩家。资管新规之前,各银行理财规模飙涨,规模曾在30万亿以上,资管新规后,大部分理财规模逐步缩减。很多大行资管起步早,内部按投资方向分的比较细,有大行之前资管的前台部门就分为:固收处,资本市场处,国际处,专户处,量化处,非标处等处室。

  2020年2月19日,共有35余家银行宣布设立或已经设立理财子公司,其中,工银、农银、中银、建信、交银、中邮、光大、招银、兴银、宁银及杭银 11家已正式开业,信银、平银、徽银、苏银、南银、青银及渝农商 7 家已获批筹建但尚未开业,这35余家银行非保本理财余额占银行业的比例近九成。

  银行资管条线存在负债,所以相对收益要求稍高,相比自营,相对会有压力。但是两个都是真香岗位啊~!这三部门也一样会有投资人员和交易岗,他们手握万亿投资大权,每天被乙方跪捧着。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能加入交易岗,以及是相当优秀了。985或qs前100是基本要求。拿招行来说,自营部门2018年就招了几个人,本科985,研究生清华毕业,第一年所有福利加起来就快30万了。

  3、银行主要有几种,中农工建交五大行,五大行总行的如上部门,算是站在了金字塔顶端,收入高,待遇好。

  关键是,以后跳槽到非银,分分钟提拔两级。股份制银行12家,如招商、中信、浦发等,待遇良莠不齐,这里不好点明说,由于银行的国有性质,不会发的太多,20-40万左右为主,城商行农商行由于是地方法人机构,主要看当地监管是否严格,笔者曾经有客户就是小农商行的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当地的监管相对放松,给了一个市场化的考核机制,这位客户年收入达200万往上(当然这是2017年以前的事儿了),总体来说南方的城商行农商行收入普遍不低,而且跳槽出来到非银机构,也都是香饽饽。

  五大行和股份制总行的岗位,不是一般的难,流程也很繁琐,经过多轮笔试面试,才能分配到核心的这两个部门,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这两个部门一般应届生很难进去,可以先从支行做起,然后每年会遇到抽调到金融市场部帮忙的机会,如果你表现好,那就有很大机会留下,有些机构是内部选拔竞聘,能者上岗。

  以上是五大金融机构的情况,字太多了,打的手疼,还剩下很多行业,我慢慢更。

  的我就是这样被蒙蔽的。虽然真话总是难听的,但我必须提醒一下还没入坑的高三学子,中上游头部的券商,银行总行,给户口的国企,这些基本上只与清北复交的硕士有关。如果你读一个普通一本,普通211的金融,并且想本科就业的话,那么银行柜员、销售岗位等着你,说白了就是服务业。

  很多人说清北复交以下无金融,为什么二三本的金融专业分数线也居高不下? - 杨一小号的回答 - 知乎79740/answer/629184923)当然你还有一条路,考研/保研上清北复交,不过难度非常大。或者出国,但是也需要申请名校。并且,金融行业也是看第一学历的。

  如果你本科分数至少能够两财一贸,那么就可以无脑填金融了。当然上学之后你不能放松,最好去清北复交读研。其他的,我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好。

  提醒一句文科生同学,金融是要学高数线代概率论的……(今年高考还有文科理科之分吗)

  再啰嗦一句,国内本科金融工程和金融学没有本质区别。真的以后想搞金融工程,不如本科学数学或者计算机,兼修金融,研究生转金融工程方向,最好出国读研。

  诶,年纪轻轻学什么不好,非要跑来学金融……等到了我这年纪就懂了,顶尖的那一小撮终究只有那一小撮,年轻的时候谁不以为自己是改变世界的人呢……

  其实,现在985研究生出来都是坐柜员了,还一堆人傻乎乎往这个行业里面冲呢……做着毫无尊严的事情,每个月也就那点儿工资,完不成绩效就扣扣扣还要挨骂……

  别听那些留学机构、志愿指导老师瞎掰扯,他们从哪里抄来的金融学百科呢……隔行如隔山,他们自己没有真正踏入过这些行业,忽悠学生往坑里面跳,最终也是学生自己承担后果。

  (高票说的发展路径是没错,可是绝大多数的普通学子根本够不着那个门槛。想想你自己能不能接受金融的下限——包括但不限于柜员、卖理财、拉开户吧。)

  别被写水文的忽悠了!!!没有很高的学历和资源,那些高大上的东西雨女无瓜啊!!!!贵乎动不动就劝人学金的风气真令人害怕

  多说两句,金融是一个就业很极端的专业,同一个学校内部就业方差也非常大。有人可以去中金,就有人在银行趴柜员。上至券商总部、银行总行等等真正能接触金融核心业务,下至985硕士做柜员卖理财,中间部分嘛……没有。所以才说极端,前者是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业,后者是……服务业。

  (我会告诉你们找工作的时候,颜值高、性别男是大大大加分吗?反之……你们懂了吧)

  我们学院算是国内金融学最好的之一了,一个学院里面能有二十多个状元。然后我毕业那年,学院本科毕业生起薪中位数是多少呢,十几万,离大家心目中的理想收入可能隔着十万八千里。

  当然顶尖的职位,比如当年我们去外资投行,一毕业起薪就过百万。但问题是这样的职位压根没几个,当时我们那一届算150号人,不算继续读书的,去外资投行的不到10个人。

  当然最近几年随着国内金融业大发展,好的职位成倍增加。刚刚查了一下,这几届学弟学妹们起薪提高了不少,很为他们感到高兴,不用再像当年我们那样,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另外附一个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业报告的链接,从2007年一直到今年每年都有,数据很翔实,可信度也比较高,对感兴趣的同学应该会有很大参考意义。

  (0)如果学校不是特别好,争取能考个好学校的研究生,会让事情容易很多。跟其他所有行业一样,学校是筛选的第一关。当然如果学校已经很好了,其实我倒觉得读研究生意义不大,学不到啥东西,当然特定岗位要求研究生除外。

  。这个还是非常重要的,能帮助你至少先过了简历这关。很多时候你能力再强,硬性指标不合格,直接就被筛掉了,连表现机会都没有,而成绩恰恰是筛选中(除了学校)很重要的一环。(2)

  。现在的小朋友都太厉害了,简历上一堆一堆的实习经历,有时候看得我真是眼花缭乱。不过我觉得实习贵精不贵多,重要在相关,更重要在你做了什么。比如你想去投行,结果去了商业银行实习,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是意义不大。再比如你想去投行,也去了一个咨询实习,结果过程中没怎么接触过项目,一问做了什么啥都说不出来,那意义也不大。但是如果有相关的实习,又做了一些相关的内容,那会加分很多,因为大家总会觉得这样不用太教你就能上手。(3)

  。除了一些特别的行业,我觉得金融行业找工作要说需要什么特别的知识,那基本就是会计相关。因为别的东西要不很难在面试时候一两句问清楚,要不然就是太主观,没有标准答案。而会计恰恰符合上面两条标准,用得也比较多(所以面试官自己能想起来,能搞清楚)。就算不为了面试,以后工作有扎实的会计基础,不管做啥都重要(在此特别嘲笑一下我们家那位,会计基础相当薄弱哈哈)(4)

  。这个怎么说呢,大部分时候其实没啥用,因为你在学校里认识那些风云人物,职场上也不过是小白。而真正行业里面的人,大部分接触不到,也不太会和你花时间。但偶尔你发现对面的人你认识的时候,确实会让事情变简单一些。(5)

  。如果想去外资,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中资我不是太清楚,但是在外资,英语哪怕是还行,以后都会对你职业生涯有挺大限制。花时间在这上一般都是非常值得的。(6)

  。这个我个人觉得真心不太重要。还是那点,学校那点事儿在工作中都是过家家,什么组织能力领导力啥的,听听就好,反正我从来不看这些。(7)

  。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没有好的简历,硬件基础再好也过不去简历关。当然简历相对面试准备要容易得多,有固定的格式和模板。面试因为形式灵活,变化多,需要长时间的针对性练习,mock interview等等。说实话,过了简历关之后,能不能拿到offer很大程度上就看你的面试的准备了。

  (1)职业资格类的,简单的比如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业从业资格啥的,难一点的比如司法考试,CPA,ACCA啥的。司法考试如果不是想去当律师(那也就不是金融业了),CPA/ACCA如果不是想去四大(在金融相关岗位里收入不算是特别高,而且很辛苦),对于求职没啥太大用,还不如利用这个时间把在校成绩提高一些,或者去找一些好的实习啥的。其他的从业资格都比较简单,入职之后考完全来得及;

  (2)一些七七八八的字母证书,比如CFA、FRM啥的。对于这类证书,当年有个同学概括得我觉得挺好,“一群学金融的被学营销的忽悠了”(包括我)。各种地方各种培训班、“导师”等等,各种强调这些证书的必要性,多么稀缺,多么能证明你的能力,完全是瞎扯。我在的几个地方,都算是一线外资机构,有这些证书的人非常少。面试的时候,我们也很少会因为你有这个证书而怎么样。最多是对于专业和金融完全不相关的同学来说,CFA(至少过个二级吧)能说明你学习过不少金融知识,仅此而已。其实道理很简单,假如你是金融学专业的,你的在校成绩要比这些考50分或者60分就能过的证书,说服力强得多。

  我本性上是个比较喜欢独处的人,既不擅长social,也不喜欢。在当年学院的环境和文化下,我多多少少感觉自己有点格格不入。所以有段时间我很努力地试图改变自己,去加入各种社团,跟学长学姐network,试图从他们那里获得宝贵的职业建议和开启成功的钥匙。

  后来慢慢毕业,工作,发现自己当年真是想太多了。现在回想起来,当年很多学长学姐,不管多么光芒万丈,当时的他们,或者说我们,其实都不过是职场小白而已,自己可能就只实习过几个月,运气好拿到了offer,就敢大言不惭地给学弟学妹们指导经验,给出各种职业发展的建议,很多时候就是为了满足好为人师的欲望而已。噼里啪啦一通指点江山,看着学弟学妹们仰慕的目光,瞬间感觉自己都高大上了起来。

  这些建议(除了少数来自真的乐于助人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外),很多都是不太成熟,也不够负责的判断和瞎指挥,听听就完了,别当真。比如当年,一个高我两级的学姐,在一次模拟面试后,指着我鼻子说我这个人就不适合投行,不适合金融,应该想想其他出路。当时幼稚如我,还真的惶恐了一阵,毕竟这是来自一个拿到了IBD offer的学姐的“谆谆教诲”。后来我想明白了,你不过比我大两岁,跟我聊了30分钟,能了解我什么?这不就是居高临下的危言耸听嘛。。。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去了投行,又转去PE,至今还在金融业浮浮沉沉,她则早就离开转到其他行业去了。

  至于他们未来能不能帮到你,放心,你碰到他们的概率真的是小之又小。即便碰到了,做决定的不是他们,至少不是这些只比你大一两岁的同龄人。真的在面试中遇到了,你表现好,自然能通过,表现不好,他让你过了也没用,因为他不是做决定的人。

  所以我觉得,大学时候,喜欢社交就去,不喜欢,不去也没什么大不了。你的职业生涯,从来不是抓在别人手里,就算是,也不会是大你一年两年的大学学生。别人的意见,都是供你参考,最好辩证地批判地对待,别让一些随口说说的言论,真的对你产生影响。

  所以,我可以将这十一类做个归类,认为当前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以后的就业趋向分为这么几大类。

  首先,中国金融学是立足于宏观经济学,基于金融市场宏观调控kaiyun,进入这些部门与机构,专业应用很容易入。

搜索